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9:54    次浏览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扶贫开发贵在精准,重在精准,成败之举在于精准。”2013年11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“精准扶贫”要求,为十八洞村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。3年来,全村已有265名贫困人口摘下“贫困帽”。(10月8日人民日报)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成败在于脱贫,脱贫成效如何,成败在于精准。不少地方选派了优秀干部、组建了工作组驻村帮扶,上级支持、群众期待,大干一场、攻坚克难的斗志十足。有的村子快速引进投资数百万的项目,有的村子则不断追加特色农业的投资,有的地区一些政府主导的扶贫项目严重趋同,扶贫的热情值得点赞,但项目是否和村情切合?追加的投资是否必要?市场还能接纳多少同类产品?越往深入推进,精准的重要便愈加凸显。各地脱贫工作的难度不一,却斗志十足。严格按照“六个精准”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实,才能确保工作效果,推进工作进展。责任能促落实更到位。托尔斯泰曾说,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,他将一事无成,而热情的基础正是责任心,人在心不在,效果只能是大打折扣。各行各业都有其工作要求与准则,做好自己的本分责无旁贷。为官者“不患位之不尊,而患德之不崇”,在其位,谋其政,干好本职其实是一种自觉,根植责任意识,才能激发对工作的热爱,不断提升执行力。情怀能让落实更有力。“厉民之事,毫末必去;利民之事,丝发必兴”,党风问题、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。满怀着对群众深情,才能将绝对距离拉近,心理距离缩短,情感距离才会更深入,落实起来的动力也会更足。鱼水情深、满怀真情,才能将每一处都打造成为人民服务、为党工作的重要平台。“贫有百样,困有千种”,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,需要在落实的力度与效果上用力再用力,为全面小康再尽力!